HJ 984-2018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电镀
ID: |
BA943B1CC88B498F91E4C78C69807C11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46 |
页数: |
23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9-12-7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,HJ 984—2018,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电镀,Technical guidelines of accounting method for pollution source intensity electroplating industry,(发布稿),本电子版为发布稿,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件为准,2018-11-27发布 2019-01-01实施,生 态 环 境 部 发 布,目次,前言 ii,1 适用范围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,3 术语和定义 2,4 源强核算程序 2,5 废气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 5,6 废水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 6,7 噪声源强核算方法 8,8 固体废物源强核算方法 9,9 其他 9,附录A(资料性附录) 电镀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列表形式10,附录B(资料性附录) 电镀主要废气污染物产污系数13,附录C(资料性附录) 电镀工件面积计算方法14,附录D(资料性附录) 不同形状镀件镀液带出量V参考值一览表15,附录E(资料性附录) 不同清洗方式清洗用水量16,附录F(资料性附录) 电镀废气及废水污染治理技术及效果18,附录G(资料性附录) 电镀噪声源强及控制措施的降噪效果20,i,前言,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等法律法规,完善固定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体系,指导和规范电镀污染源源强核算工作,制定本标准,本标准规定了电镀工业废气、废水、噪声、固体废物污染源强核算的基本原则、内容、核算方法及要求等,本标准附录A~附录G均为资料性附录,本标准为首次发布,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、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,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、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西藏神州瑞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8年11月27日批准,本标准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,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,ii,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电镀,1 适用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电镀污染源源强核算的基本原则、内容、核算方法及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电镀工业新(改、扩)建工程污染源和现有工程污染源的源强核算,本标准适用于电镀工业正常工况下污染源源强核算,不适用于突发泄漏、火灾、爆炸等事故情况下源强核算,本标准适用于含电镀、化学镀、阳极氧化工艺等的电镀工业废气、废水、噪声、固体废物污染源源强核算,金属酸洗、抛光(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)、化学氧化、磷化、钝化等过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,专门处理电镀废水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废水、噪声、固体废物污染源源强核算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,轧钢工业的钢材表面涂镀金属过程源强核算可参照HJ 885中相关内容。执行GB 13271的锅炉污染物源强按照锅炉的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进行核算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者其中的条款。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,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,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,GB 21900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,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,GB/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,HJ 2.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,HJ 2.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,HJ 2.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,HJ 2.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,HJ/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,HJ/T9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,HJ/T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(试行),HJ/T 354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(试行),HJ/T 355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(试行),HJ/T 356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(试行),HJ/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(试行),HJ/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,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,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,HJ 884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准则,HJ 885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钢铁工业,1,《关于发布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的公告》(环境保护部公告,2017年第81号)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电镀 electroplating,利用电解方法在零件表面沉积均匀、致密、结合良好的金属镀层或合金层的过程。包括镀前处理、镀上金属层和镀后处理,3.2,化学镀 chemical plating,用化学法在基材表面沉积金属覆盖层的过程,包括催化镀、接触镀等,3.3,阳极氧化 anodising; anodic oxidation,以金属制件为阳极,在一定的电解液中进行电解,使其表面形成一层具有某种功能(如防护性、装饰性或其他功能)的氧化膜的过程,3.4,化学氧化 chemical oxidation,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,金属制件与含有氧化能力的电解液作用,使金属制件表面形成氧化膜的过程,4 源强核算程序,4.1 一般原则,污染源源强核算程序包括污染源识别与污染物确定、核算方法及参数选定、源强核算、核算结果汇总等,具体内容见HJ 884,4.2 污染源识别,电镀污染源识别应涵盖所有可能产生废气、废水、噪声、固体废物污染物的场所、设备或装置,具体见表1,……
……